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苏州先进经验,6月3日—14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在哈尔滨市委党校及苏州市委党校进行了为期11天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本次培训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现代农业、产城融合、集体经济创新等核心议题,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形式,为哈尔滨县域振兴注入新动能。
理论课堂“取经”,多维课程拓视野,思想引擎蓄动能。本次培训以“理论武装+实践指引”双轨并行,精心设置“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苏州工业园区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等核心课程。授课专家以“解剖麻雀”式分析,深入阐释苏州在产业升级、县域治理、城乡融合等领域的破题之道,打开了学员对高质量发展的认知新维度。
实地走访“求真”,沉浸式触摸发展脉动,触点寻机探新机。在“行走的课堂”中,学员们的足迹串联起苏州县域发展的“特色拼图”:在太仓东林村,“草—畜—肥—田”循环农业模式让“生态账”与“经济账”同频共振,犹如一幅“绿色富民”的实景画卷;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展示中心内,“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攻坚历程,彰显着“智造突围”的硬核实力;永联村从“穷滩村”到“全国文明村”的蝶变,揭开了“以工哺农、集体共富”的密码;震泽桑蚕文化园里,“一根蚕丝”串起非遗保护与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演绎着“传统基因”与“现代业态”的奇妙化学反应。每一处参观点都是一本“活教材”,让学员们在“看现场、听实招、问难点”中,直观感受苏州县域经济“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取胜”的生存智慧。
案例剖析“悟理”,解剖麻雀探路径,共富密码与振兴脉络。案例教学环节聚焦“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深度解析县域发展的“方法论”。在“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案例中,苏州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其“抱团发展”“飞地经济”等模式如“源头活水”,为破解集体经济薄弱村难题提供了新思路;震泽镇以“丝绸文化”为魂、“生态基底”为韵、“特色产业”为基的乡村振兴路径,则像一幅“工笔画”,细腻勾勒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现路径。学员们边学边议,在“对比差距—提炼经验—转化思路”的思维碰撞中,逐渐明晰哈尔滨县域经济的“破局点”。
学思践悟“赋能”,满载而归启新程,借智登高谋新篇。结业式上,学员代表的发言道出了共同心声。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视野刷新”,更是一场“能力充电”——学员们既学到了“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逻辑,也悟透了“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意心法,更感受到了苏州干部“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精神。这场跨越千里的“求学之旅”,正化作哈尔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的“催化剂”,冰城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篇章已然起笔。
学员处(供稿)